收益管理的先驱美洲航空也曾放弃过对收益管理的坚持
2015-06-26 胡质健 马兢
1985年,美洲航空主要航线受到人民航空(廉价航空)的威胁。为了反击,美洲航空研究了不同客户群的购买习惯。美洲航空发现对机票价格不明感的客人多为商务客人,他们购买机票的提前时间短;对价格敏感的客人多为自己掏钱的旅游客,他们购买机票的提前时间长。根据这一研究成果,美洲航空只在离起飞时间较长的旅游客人购票时间窗口打折(抗衡廉价航空),而在离起飞时间较短的商务客人购票时间窗口则不打折。
这项收益管理技术的成功运用,获得了1991年 Edelman Price最佳管理科学应用奖。美洲航空击败人民航空的案例频频出现在当时的商业丛书中。
其他行业也纷纷学习收益管理,并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。收益管理软件和收益管理咨询公司也不断涌现。
收益管理并不是适合于所有行业,适用收益管理的行业须具备下列特点:
1) 产品的时效性强 (Time-based perishable inventory)
2) 需求随时间而变化 (Demand change as time change)
3) 相对固定的生产能力 (Relatively fix capacity)
4) 固定成本高,变动成本低 (High fix cost & low variable cost)
5) 价格具有相当的弹性 (Price elasticity)
6) 市场可以细分 (Segmentable market)
7) 产品或服务可以提前预订 (Book in advance)
美洲航空的成功给了我们如下提示:
定价策略、收入优化不仅是提高短期利润
E-commerce(电子商务)的使用,使变价、更新库存和信息变得便捷,这是收益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。
通过市场细分,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定价,是收益管理的要素。
收益管理实施初期,在收益方面,美洲航空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明显。但随着竞争对手都实施了收益管理,美洲航空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。另外,美洲航空的商务客人抱怨付了高价,但得到的服务和付低价的客人是一样的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1992年,美洲航空CEO Robert Crandall宣布简化价格结构,减少价格数量,放弃收益管理而采取价值定价。美洲航空把以前众多的价格(并附带各种购买限制)精简到4种:头等舱票价(20-50%折扣)、常客票价(40%折扣),提前7预订票价,提前21天预订票价。美洲航空指望通过增加客流抵消降价带来的损失,他们希望利用自己行业领头羊的效应,让其他竞争对手也仿效这种做法。
但是事与愿违,环球航空和西北航空率先针对上述4个价格打起价格战,美洲航空只能也跟随调价。最终的结果是客流上升收入下降。1992年11月,美洲航空被迫恢复收益管理。
客户真正关心的是买到最低票价,而不是价格体系的简化。诸如航空公司、酒店之类的行业,如果简化价格体系,甚至只给出一个单一价格,其结果要么是收入下降,要么是价格大战(价格大战的结局是自己和竞争对手收入都下降)。收益管理不论你的竞争对手实行与否,自己都要坚持实行。只有坚持基于需求预测的动态定价,才能在旺季不损失收入,在淡季时不流失客流(流失客流也导致收入下降);只有对市场细分,合理地按市场细分定价、精准营销,才能增加收益。收益管理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理论。收益管理帮助企业提高收益3%-7%,提高利润率50%-100%。
评论